当前位置: 首 页 >> 正文

三下乡纪实篇 |青春恰逢百年梦 绘就绿美山川振图

日期:2021年10月12日 | 点击:

国际旅游文化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于7月19日前往石阡县关口坪村开展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承载着温暖与希望,走出校园、走进乡村,用行动谱写绚丽的青春之歌,用知识绘就绿美山川振兴图。

四史教育行,青春正当时

“三下乡”期间,服务队在村委会参加了“书记同上一堂党课”活动、关口坪村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前往龙井乡集市开展了党史教育宣讲、赴困牛山战斗遗址缅怀先烈等,点燃了广大乡村百姓学习党史的热情,凝聚起积极投身到贵州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中的精神力量!更加坚定了队员们将党的历史传承好、发扬好的信心!

关口七月芳菲尽,非遗之花始盛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连结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承载着中国人的文化乡愁,是中国人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的载体。

为此,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在关口坪村面向广大村民开展了“蜡染作品展”、“扎染技艺教授”活动,深受村民喜爱。参观了龙井小学少年宫剪纸展厅、向克麻场村驻村第一书记王恒学习剪纸艺术活动。

蜡染、扎染、剪纸均属于国家级非遗名录,新时代,人民更加渴望美好的生活,而非遗正是在创造美、欣赏美。青年大学生作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者,有义务进一步挖掘和创新非遗中所蕴含的美。只有这样,才能让人们记住文化的乡愁,践行坚定的文化自信。

脱贫攻坚终使命,乡村振兴启征程

关口坪村共九个村民组,我们的服务队纷纷深入村民家中,通过走访调研,村民访谈,了解国情社情,为后期的调研报告提供详实的数据支撑。队员们也在这个过程中,深刻认知到脱贫攻坚的显著成果,感悟中国共产党的磅礴伟力,引导广大村民投身到关口坪村的建设中来,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关口坪村农产品近年来得到大力发展,类型丰富,种类繁多,其中以生态糯米、茶叶、辣椒等为主,但是面临着销路难、销路窄的问题。对此,服务队到茶厂、田间地头、农户家中,了解和挖掘其背后的故事,并结合自身专业特色、依托当地政策,采取农旅结合、以旅兴农的思路,重新设计农产品包装,用专业知识助力农产品销售。

“互联网+”的时代,直播带货逐渐成为普遍的推广方式,但对于偏远的关口坪村来说还很陌生,旅院学子利用新媒体技术,在关口坪村农产品试验基地对当地特色农产品进行现场直播推广,为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开启一条新的宣传路子,也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国旅学子的绵薄之力。

仙人街景区位于贵州省石阡县龙井乡关口坪村,此次三下乡期间,服务队针对仙人街景区的营业状况、发展现状、基础设施以及游客体验等方面对景区的工作人员和游客进行了采访调研,收集到的资料将为后期的旅游线路设计、景区外房屋的环境平面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除此之外,他们通过实地勘测、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分析了关口坪村的旅游资源状况、发展现状以及潜在的资源和市场,后续会在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后撰写相关的调研报告。

为帮助景区利用新媒体技术做好宣传和推广,此次服务队成员还将利用专业知识完成宣传视频和旅游攻略的制作。

为引导景区内服务人员以更加优质的服务吸引游客,此次三下乡期间,服务队三名研究生成员从旅游景区基础知识、景区服务礼仪和旅游景区安全管理三方面开展了仙人街景区从业人员培训,以此提高景区工作人员职业素养,助推景区未来发展。

作为新时代青年,要把激情热情挥洒在祖国的大江大河,要把知识文化奉献在祖国的绿美山川,在矢志奋斗中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在奋发有为中绘就新时代的振兴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