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三位贵州师范大学一宿舍406寝室的硕士研究生党员集体考博成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他们在乙引、唐明、黄小龙导师的教育引导下,穿梭于国家林业局西南喀斯特山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重点室(贵州师范大学)之间,埋头于科研实践之中,坚定信念、严谨笃学、潜心探索、悉心问道。在他们的生活中,寝室是他们人生的驿站、实验室是他们娱乐的空间、田间地头是他们追梦的港湾,他们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践行了新时代青年学生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完美诠释了信仰的力量。
带着些许好奇,我们走近了他们。这三位来自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小伙子,腼腆中不失魄力、羞涩中不乏稳健,稚气儒雅、彬彬有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交谈中,他们大方地给我们分享了一些经验和心得。他们认为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找准自己的位置,在生活和学习中合理规划好时间,才能正确使用时间。在感觉烦躁做事情没有条理的时候,最好列一个清单,按事情的轻重缓急来完成。同时,在迷茫的时候,立足自己最初的目标,从长远的来看,可以和一个同专业、同行业并且大五届以上的师兄师姐们交流,这样能够帮助自己确定目标以及未来方向;短期的来看,找自己的朋友、室友来交流学习进度,增进友谊的同时也能促进学习。另外还需要走出舒适圈,学会独处做事,挑战自己,有人怀疑自己时,不要让负面消息影响自己,坚持自己的选择,做任何事时,没必要都是结伴而行,有的时候人多了会浪费时间,也容易会受到他人的影响,产生消极影响。

关于寝室关系,他们的寝室关系很和谐,学习氛围也好,会互相分享拥有博士点的学校资料;考博之路是艰苦的,他们平时基本都是在实验室做实验,有空闲时间会打打乒乓球放松一下;关于升学,他们认为找对导师是关键,导师的研究方向最好是和你兴趣爱好相关的。平时也要多积累知识,等到考试时才能厚积薄发;谈到考博的初心,他们说在研究生期间只想专心做成果,但随着实验的深入进展,他们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决定通过读博来提升自己。他们说:“以后如果有机会的话,会选择继续读下去,人总要逼一下自己,实现不断突破的!”此外不要让令自己不愉快的人影响自己,他不会帮助你成长,只会拖你的后腿。要提升自己的眼界,遇到学习的瓶颈了,要逼自己搏一把,不论什么时候都要珍惜改变自己的机会!
优秀是一个养成过程,是一种习惯。分解目标,平衡时间,勇往直前,全力以赴。他们的经历提供给了我们一种共同进步的态度,互相促进学习的生活榜样。我们距离他们,也许只差一个坚持的距离。养成优秀的习惯,下一个大神就一定会是你!

去年,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四朵金花”香飘四溢,今年,“三只小虎”又虎虎生威,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接连涌现“学霸寝室”,学生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核心示范作用一展无余,是偶然?还是必然?答案当然是必然之中的偶然。
据悉:2019年,学院有130多人考研,占毕业学生总人数的52.42%;最终上线录取48人,升学率达19.35%;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44队、参加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33队、参加“挑战杯”大赛11队,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实践近500人次,差不多一半以上的中高年级学生都参与到创新创业实践中,学院学习氛围浓郁,学习风气良好,爱国奉献、团结和谐、求真务实、拼搏创新、公平公正、明礼诚信、互帮互助、争比进位蔚然成风。

近年来,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始终秉承“求真、务实、创新”的学院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办学宗旨,优化共性知识,鼓励个性发展,突出“通识教育与个性化培养”融通的人才培养理念,拓宽学生科学视野、增强学生使命担当、促进学生内涵发展,着力培养适应和引领时代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德才兼备的人才。学院坚持在学科建设中凝聚党的力量,党团学一体、院系班一心,将立德树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注重在“双优”学生中发展党员,将党建思政工作与专业实践有机融合,着力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开创了“五位一体”全员育人、“四项工程”助生成才的育人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