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 >> 正文

成长路上,独自前行

日期:2017年07月18日 | 点击:

7月18日,是我来到凯里市三棵树镇鱼寨小学的第四天,这四天,也许我一辈子难以为忘怀。15日,我作为队员随青春筑梦教育关爱服务队来到了这里,进行为期近10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为了来到苗寨,中途辗转了四次车,最后步行了三小时,到达鱼寨小学时已是晚上八点,大家又累又渴,但这些都没有把我的热情退却,而是对这个“与世隔绝”的寨子多了一点好奇和期待。我们此次的调研主题是“苗族地区英语学习的情况调查研究”,而我自己就是英语专业的学生,所以在调研过程中想了解的问题就更多。

那一天早上我们小组走了五户村民,在调研中我们紧紧抓住自己能够问问题的机会,就是想把问题了解透彻,把报告写得更加有深度,更加客观地反映当地的情况。但是在调研过程中我们感受更多的是遗憾和心痛,这样的感触不仅是因为这里相对落后的教育,更是因为孩子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孩子们跟我们说好:我们喜欢英语,但是没有老师教我们。正当我们想说话的时候,孩子又说了一句:老师你们能教我们英语吗?就这样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问题,让在场的我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心痛。“当然可以,我们不仅会教大家英语,还会教大家怎么学英语。”我说。顿时,孩子们的脸上露出了兴奋的笑容。同时,也不禁让我想起服务团刚来这里时,所有孩子见到我们都说了一个单词‘hello’。就这样一个我们随口能说出来的单词,对于他们来说可能就是他们唯一知道的英语。

调研的最后一户是杨强家,他是一个典型的留守儿童,和奶奶还有三个弟弟妹妹住在一起。11岁的他已经是家里面的大哥,不管是照顾年迈的奶奶还是年幼的弟弟妹妹,他都是那么的游刃有余。我们来到他家时,小小的身体正在简陋的木质房里穿梭着。好不容易叫他坐着和我们聊了二三十分钟,也正是在这短暂的时间里,我们听到了孩子内心深处最真诚的呐喊,对知识的渴望,对走出大山的向往。当我们问道:你喜不喜欢英语?他腼腆的笑了笑说:喜欢。我们知道我们想从他口中了解他更多的经历,那么我们就要不断地问他。因为内向、腼腆的他不太会主动跟我们说起什么,也许在他的内心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一样,并不知道大山外面的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跟他聊学习、聊大学、聊外面的世界。他很认真的听着,好像是怕错过什么似的。最后,我留了自己的电话给他并告诉:我们来这里就十多天,老师不能交给你很多知识,但是老师愿意一直帮助你,不管什么时候,你都要好好学习,不管以后遇到什么问题都可以打纸条上的电话给老师,老师一定会给你解答。他点了点头并站了起来,给我深深地鞠了一躬。是的,他们是如此简单,他们要的不多甚至可以说没有要求。只要我们给他们希望,他们就能给社会一张满意的答卷。

支教路上,我们一直前行。只希望在有限的时间里,给孩子们带去一辈子受用的东西,不管是以后遇到什么,经历什么,不管是多大的困难和挫折也能够奋力前行,自强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