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打牢精准扶贫基础,通过建档立卡,摸清贫困人口底数,做实做细,实现动态调整。”为积极配合习总书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7月,法学院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队在雷山大塘镇进行“1+1+1”志愿者爱心帮扶活动。

“1+1+1”爱心帮扶计划采用以一名志愿者对应一户精准扶贫户开展为期至少一年的对口帮扶模式,结合学科特色,服务队通过采取法律援助、政策宣讲、关爱留守儿童等长效举措,了解贫困户的具体困难和个人想法,以达到“减少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为了把此次爱心帮扶活动落实到位,志愿者们力争做到以下“五个精准”。
“精准调查”,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和扶贫户家中,用贫困户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了解地方政策情况。通过与当地政府积极协调,获取第一手脱贫攻坚工作资料,了解贫困户地域分布,着力将帮扶计划做到实处。
“精准招生”,服务队对地方贫困户进行定向招生,让精准扶贫家庭的孩子能拥有不同于常规课堂的教育。同时,开展了心理辅导、兴趣课堂、安全教育、传统礼仪等精品课程,积极为同学们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精准宣讲”,在走访期间,志愿者解读脱贫攻坚政策,让扶贫户了解扶贫政策相关内容,进行推广宣传,召开主题班会和家长会,向学生与家长宣传脱贫政策,同时还通过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发放宣传单、制作宣传版面等渠道宣传。以求真务实的具体行动做表率,变被动救济为主动脱贫,提升贫困户自主脱贫能力。
“精准帮扶”,为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说得清、抓得实、求实效,经得起检验。服务队收集以往脱贫的成功案例。积极为贫困户提供各类生产经营和增收致富信息。配合当地政府积极与贫苦户沟通,解决土地赔付、房屋搬迁、财产分割以及生态移民等难题。
“精准回访”,据目前统计,“1+1+1”建档立卡精准扶贫户达36户。为此,志愿者将积极与政府沟通,并及时关注脱贫政策与政府福利,与一对一帮扶对象进行反馈与回访,进而对帮扶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后期跟进,撰写报告。

据了解,法学院三下乡服务队将继续主动帮扶精准扶贫户,建立“1+1+1”帮扶关系,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广泛整合社会资源,为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