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贵阳,烈日炎炎,然而地环学院有这样一群青春洋溢的大学生走出了空调房,组成了2017暑期“三下乡”队伍,他们将带着立足科研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旅游扶贫研究的精神和信念,即将奔赴于醉美黔东南,用地理情怀诉说着苗家侗寨的故事。

为更深入地立足于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的贵州省发展战略背景和更好地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培养暑期“三下乡”队伍的调研知识能力建设。地环学院于7月15日在学院楼3208教室举行了第二次培训会。主讲人为院团委副书记杨洋。

杨洋老师从旅游背景下当地文化发展的利弊进行简单的地理空间和时间的阐述,并就如何开展社会实践调查和对数据的真实把控等方面进行了经验分享,为“三下乡”的队伍们提供了一个更加清晰的调研思路。根据他四年之久的追踪和实践经验,他强调了调研选题的重要性。提到了调研和选题过程中要具体深入、以小见大,从新颖的角度快速挖掘旅游中空间信息的变化价值。此外,还进行了GPS技术培训,把地理技术相关知识更好地运用于实践,符合大数据时代的需求和背景。培训结束后,队员们进行抓阄分组,目的是方便更好更快地进行资料的搜集,提高调研效率。

据悉,多年来贵州师范大学开展的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已经成为师大学子们在校期间的一段重要经历。相信经过“三下乡”社会实践岗前的多次培训后,地环学院的“三下乡”队伍们将收获颇丰,受益匪浅。